景雯

人物简介

景雯艺名:鸡蛋妹儿,巴蜀十大笑星之一,成都中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旗下艺员。1958年生于成都,老家在山西运城,但从来没有回去过。B型血,正是搞文艺的好材料。血型影响了她的一生:从小就爱音乐,随时都抱着一个收音机在家里听,听多了就唱得来了,唱会了就跩起来了,突然一天上台了,莫名其妙地来了大电,慢慢地名副其实起来,成了一位无师自通的艺术家。但她出人头地之后,非要感谢的就是“半导体”同志,还有它的爱人“无线电”表哥。高中文化,外语讲得好,我们旁人觉得她只懂得到两句,只不过表演运用恰到好处,当然要剪彩。不信,你看嘛:“你哄我我哄你都是一码事”“古得拜!”----莫得了。长毛根,打到脚弯弯,通常都梳个饼饼盘在头上,一般不入下,只有在演出时才能见到她的风采。虽然已不流行,洗起来费劲,却是一道风景线,永远留着青春的气息。有人愿出十万银子收藏这个“作品”,但要等她想通了哆。牙齿白。只吃萝卜丝丝,不吃萝卜颗颗----请君慢慢回味,牙齿不好的人最发吃萝卜颗颗,这样才能遮住龅牙齿。脸上无端端地冒出六颗阴痣,可能是阴阳不平衡所致的。她晓得“面无善疮”的道理,不去惹它。嘴角有一颗“好吃痣”,这一辈子都挨不到饿!男同胞都叫它“美人痣”,追星族起串串。皮肤白,白里透红。是北方大汉儿与北京妈妈的“劳动成果”。曲线美,但要看指哪个部位。左看,右看,上看,下看,正反面倒起来看完,都不像中年姆姆----这叫气质美,懂不起不准乱说!颈椎病,第四节增生。为了保证演出,经常去做“通中保健”,也十分赞赏陈云鹤先生的推拿技术,大师的“脉相法”也是她信赖的。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”队长助手,属于副队级干部。这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历史,只有军区的借调人员才说得清楚。另一领导职务:“成都李伯清说唱艺术团”副团长,是经团长马耳门报请李伯清先生正式批准的,还发了文件,传达到县一级,不可能是歪的。李伯清到重庆之后,待遇随之提高到“省级”,但她反而想“打脱离”,理由是,她爱成都!干脆随机加入了“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”----仍然在马哥的领导下。有名无实。以下这些社会职务都是公开的,监督机制是明确的,说出来的话是关不到火的:“独协”副秘书长----只要有的想法,组织上将劝其退会。“麻协”副主席----三天不摸牌,将取消主席团成员资格。“火巴协”副主任----只要发现给“硬”协有来往,不管亲戚与否通不认,将由“安全局”处理,“里通外国”的间谍肯定跑不脱!最高头衔:“四川景雯艺术团团长”,兼法人代表,兼总策划,兼导演,兼指挥,兼会计师,兼总监,兼书记----法定永远主火,永远是管家婆!厚道。朴素大方的后头有一种成都味道的美:----从不花枝招展“假洋盘”;----从不惹是生非“讨人嫌”;----从不斤斤计较办招待喊你给钱。勤俭节约,勤俭持家。要为自己山西人的名誉平反:“节约,不等地吝啬。”一件衣服可以穿上十来年,床单反复地补,反正有铺盖遮到;一瓶矿泉水没喝完,决不丢掉;餐后的手纸,牙签些都要收拾干净,弄来统起,决不浪费。但在朋友身上用钱大方得很,特别是哥老倌找她借钱的时候,喊都喊不到!喊到了,石沉大海,莫眼了----能勤不能俭,到头没积攒;能俭不能勤,到头等于零!烹调大师。锅碗瓢勺交响曲是在甜言蜜语之中诞生的----川菜,北方菜随做二分,醪糟红烧肉吃了一回想二回,难怪何明志就经常到表姐屋头去转,但是没有拈到伙食,仍然排在马耳门的后头,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,看来只有等姓马的啖了之后才有他哥子的口福。气象播音员。节目中的天气预报非常准确:“最高温度穿窑裤,最低温度穿棉裤,不冷不热穿夹裤”----有文化和没得文化的一样听得懂。喜欢栀子花。因它白得无瑕,开繁了更有味道,蔫了都是香的----艺术生命是否如此呢?但愿人长久,但愿花不败!爱睡懒觉。经常是瞌睡睡来反起,习惯性地抱着枕头睡,拉伸了就不晓得醒,太阳都晒到屁股了都还在挺尸,晌午接电话还在打呵咳,不简单的是,说话还要接到做“白日梦”----吃文艺这碗饭确实辛苦,睡倒觉是家常便饭。喜欢洗脸,洗脚,洗脑壳。没得洗的时候,就洗窗子,洗屋子;洗不动的时候,就洗袜子,洗帕子;洗不白的时候,就洗空气,洗地球;没法洗的时候,就听到隔壁子洗----个人崇拜。----最喜欢的是鸡蛋妹儿;----最热爱的是中江表妹儿----最佩服的是景雯小姐;----最理解的是娃儿他妈。

中江表姐

45岁的“中江表姐”景雯,原是成都人民商场一个售货员。靠着坚强的毅力,在川渝两地演艺圈拼打多年,终于成了巴蜀有名的女笑星。第二届巴蜀笑星擂台赛报名期间,我们连续推出了赵本山,刘德一,吴文,巴登等著名笑星的情感家庭故事,在川渝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。记者叩开“中江表姐”景雯的家门,只见屋里坐了一大群男男女女,围着景雯,又说又笑摆着龙门阵。景雯丈夫李平介绍说,这全是景雯认养的儿女,在记者追问下,景雯才道出其中的真情故事。1为给“儿女”治病去卖唱演艺圈,有人一出名,就摆架子。但我不敢,因为我是苦命人出身。作为艺员,应该多作公益活动。我在贫困山区认养了7,8个贫困孩子,给我当干儿女。我经常给他们送钱送物,教他们学文化,给他们找工作。我在凉山州贫困山区认养的少年付仕江,14岁就得了肝癌,需要6万元治病,我便牵着付仕江在成都街头到处卖唱,下着暴雨都去唱,半个多月,终于凑够了6万元,可惜病没治好,他上个月死了,我伤伤心心哭了一场。付仕江学习成绩好,要不是患癌症,他一定能考上大学。我的几个“儿女”,最大的38岁,最小的才16岁。有一位残疾人,叫杨永志,曾吃住在我家好几年,已当“炒干货”的老板了。范仕军,范仕杰,是作家范朴真的儿子,因他患癌症,家里一贫如洗,我投资出钱为他们办了一个名片行。我认养照顾贫困家庭儿女,不图什么回报,就图做一个吉利:好人好梦。230元被爹娘卖到成都我晓得穷人家的难处,因为我有亲身经历。1958年夏天,我在简阳农村出生。那一年闹旱灾,家里穷,我是父母的第13个孩子,落地才30多天,父母就把我以30元价格,卖给了在成都没有儿女的养父养母。养母是北京人,养父是山西人。养母说话骂人很凶,但她京剧却唱得很好,耳濡目染之下,我从小学会了北京话,几岁就会唱京剧。为养家17岁就去打零工,当泥瓦匠,剪纸盒子,18岁时没考上大学,摆了两年地摊,有天晚上,几个流氓说要与我耍朋友,我坚决不干,他们把地摊上的货全砸了。不久,我又当了皮鞋匠,1988年,成都人民商场把我招去当售货员。商业局组织职工汇演,工会组织演出,都让我去锻炼,领导大力支持我搞文艺,我已是小有名气的巴蜀女笑星,经常上报纸,上电影电视,但我的工作档案还在人民商场。我是业余学艺,没有专业老师指教。每次演出提一个竹篮子,学说中江话,到工厂,农村演了上千场,前前后后共拼打了20多年,才有了“中江表姐”。出名后,我曾去简阳农村寻找过亲生父母,兄妹,但家里早已没人了。当姑娘时,我心想这辈子能找到一个地道的成都哥哥就知足了。后来还很幸运,找到了一个成都帅哥哥,名叫李平,样子像北京说相声的李金斗,个子1米8几的大男人,对我很恩爱,特别支持我的演艺事业。但生活方面我能管住他。3愿徒弟们有出息《华西都市报》举办第二届巴蜀笑星擂台赛,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。我共收了12徒弟,全都参赛了。这段时间,天天在彩排。我要求徒弟首先把人做好,脚踏实地学艺。我经常对他们说,《华西都市报》给你们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,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,把作品弄巴适。我争取“景家军”出两个叫得响的巴蜀笑星。我最近很忙,筹备个人大型专场演出,并为参加两部电视剧拍摄作准备。